愛心物理治療師自製電子運動地圖 一圖睇晒大埔80多個復康運動地點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1/19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大埔那打素醫院上月推出網上平台,輔以視頻讓區內曾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「落樓下」就可做復康運動。(陳靜儀攝)

運動是病人康復的重要元素,但出院後去哪裏做運動?大埔那打素醫院一班物理治療師,利用500小時的公餘時間,自發製作網上平台,病友出院時獲發卡片,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,就可一覽大埔80多個運動點,在家附近隨時可做物理治療,並邊看教學短片邊做復康運動。

該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麥卓恒憶述,

其實一切都是來自一年多前與病人的小插曲。

當時有一位婆婆做完手術後,對復康運動大感疑惑,既不知可否在家做復康運動,又擔心會做錯,甚至不知住所附近的公園有運動設施。

為了釋除以上的疑惑,包括麥在內的一班物理治療師,在今年初花約100小時公餘時間,走遍大埔各區做實地考察,製成電子「大埔區運動地圖」

我們深入區內每個角落,去看下有甚麼運動設施可以幫到病人,做完資料搜集後,再用電腦繪製電子地圖。

麥續說,物理治療師們將區內逾80個可進行物理治療的運動設施分為3種類別,包括手拉繩、上肢及下肢關節活動訓練,並逐一標示在地圖每一角落上。麥坦言,製作過程滿具挑戰,

我們放工後先可落區考察,有時做到夜晚11、12點,亦要親自上鏡拍教學短片,就連編寫網站等後期製作都是靠自學而成。

麥笑言,整個製作團隊包括醫生、物理治療師及護士等,為此付出不少汗水及體力,但看到病人術後可重投生活,得到很大的滿足感。他說:

由病人做完手術,到慢慢可以走動,原來我們做的事,可以幫病人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,這是我們滿足的一刻。

病人方國維表示,上月才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,現時康復情況良好,有賴醫護人員製作的運動地圖。(陳靜儀攝)

70歲的方國維亦是受惠者之一,他在今年10月中旬於該院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,現時每周仍需定期回院做物理治療。他笑言,至今,左膝更可彎曲90度以上,有賴醫護人員製作的運動地圖,讓他平日可走到樓下公園做復康運動,加快康復進度。